中国音乐学
    主页 > 综合新闻 >

2021,音乐综艺还能怎么破局创新?

?深响原创 · 作者|郭瑞灵

音乐,一直以来都是综艺内容的富矿。

不论是曾火爆全国的电视综N代《中国好声音》《歌手》,还是当下成为话题制造机的偶像选秀、乐队竞演、rapper比拼,音乐都以其绝佳的感染力和广泛的接受度,让音乐类综艺成为了综艺领域里重要类型之一。

但一片繁荣热闹背后也不是没有问题存在。

最明显的是,以前大火的音乐类综N代节目明显失去了声势,一成不变的节目模式开始让观众产生疲惫感。同时大部分常规的音乐类综艺,开始逐渐陷入了题材老化、模式固化的难题。

音乐综艺难出圈、难成就爆款,而音乐行业本身也在面对痛点和难题。

早年间,李宗盛曾表示内地音乐行业跳过了完整发展过程便快速井喷,从而导致音乐的空洞薄弱。之后,互联网又将工业化尚不成熟的音乐产业直接推进到数字化时代。大众的免费思维加上以唱片业务为主的商业体系瓦解,导致音乐人普遍生存艰难。而当下音乐分众化趋势明显,用户注意力极碎片化,圈层化的音乐人和作品难出圈。并且大众化的音乐生命周期短,音乐人还没等到走红时作品就已过气。

音综乃至音乐产业的困境,其实都急需创新思路来寻求突破点。

今年,由浙江卫视、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音乐综艺《为歌而赞》就尝试了创新的思路和玩法。这档集结多个不同圈层音乐人的音乐综艺,自3月13日起播出后就引发大众和行业广泛关注。相关数据显示,节目首播抖音观看超5100W+,实时收视率破1.66%,期间登上20个热点,互动量高达183.5W。

这就不免让人好奇:《为歌而赞》为何有如此亮眼表现?这档节目又有何独特之处?

聚焦音乐本身,跨屏创新玩法

《为歌而赞》之所以能够快速崭露头角,和其全新的内容玩法与表现形式密不可分。

首先,该节目请来了不同圈层的音乐人来同台“竞技”,例如首期节目的嘉宾有华语乐坛“情歌王子”张信哲、坐拥多首国民度极高代表作的张韶涵、偶像女团THE9,以及嘻哈音乐圈里极具人气的马思唯、近年爆火的宝石Gem、创作了《让我留在你身边》《无名之辈》等传唱度较高作品的实力音乐制作人唐汉霄等等。

不同时代、领域、圈层的音乐人在同一个舞台上释放其独有的音乐才华,也是一种不同音乐元素的碰撞,必然会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节目内容的可看性因此被大大提升。同时,让极具差异化的音乐人同台飙歌,其本质上也是在破除对音乐人流量、咖位、等级之分,让节目能够单纯从音乐层面来吸引和打动观众。

其次,《为歌而赞》的特殊玩法,还在于将音乐人划分为新歌和热歌两个阵营进行PK。新歌阵营里张信哲、马思唯、唐汉霄分别演唱了自己的新歌《A Matter Of Love》《豆瓣酱》《烂泥》;热歌阵营里,张韶涵改编了在抖音超火的《心恋》,THE9改编了热歌《爱的恰恰》、宝石Gem则创新演绎了《最浪漫的事》。

这种玩法是以往综艺中从没有过的,可以说相当有新意。从音乐作品层面来看,音乐人的新歌与热歌同台演绎,是直接打破了所谓经典歌曲、网络爆款、小众和大众歌曲之间的“墙”,将众多音乐作品都拉到了一个舞台上进行演绎。而不同音乐背后有不同受众,让音乐作品的多样化特性充分展现,其实也能够进一步在节目内外,引发大众关于不同类型音乐和不同圈层文化的观点表达。

与此同时,这样做其实也是一种能够让音乐人的想法、态度充分表达的方式。例如一直默默为他人做歌的唐汉霄,在节目中真情流露“终于有机会能够演唱自己的音乐”;人气极高的偶像女团THE9渴望突破单一的标签,在节目上直言“希望观众能够将目光聚焦在演唱功力上”;歌坛实力唱将张韶涵则表示“可以接受任何观点”,同时也指出“音乐人的每一个舞台都融合了自己对音乐艺术的深刻见解”。

唐汉霄

如果说新歌、热歌还不算特别新奇的点,《为歌而赞》在节目中还设置了一个更为独特的玩法——由100位喜爱音乐的年轻人组成的“百赞团”和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6位创作者组成的“爆赞团”,一起为音乐人所演绎的歌曲进行“点赞和评论”。最终获得“点赞量”最多的音乐,还将由百赞团、爆赞团进行联合推广。

“点赞”、“评论”这些在互联网平台上并不陌生的互动方式,却是综艺领域的首次涉水尝试,也因此显得极为新颖。更具“网感”的玩法,明显对年轻群体产生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