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音乐舞蹈论文_回望与反思——19—20世纪

文章目录

一、语言音乐学的学科动机与学科背景

二、活态音乐视角下的语言音乐学研究——以地域声乐品种为研究对象

(一)量化手段解决戏曲咬字问题——戏曲经验知识与现代学科意识的结合

(二)提出声调对旋律走向的整体作用和相对作用

三、音乐史视角下的语言音乐学研究

(一)赵元任的古诗词吟唱研究——以常州吟诗调为研究对象

(二)丘琼荪的声律与歌曲关系研究——以《白石道人歌曲》译谱为基础

(三)任中敏的声诗研究——揭示“律存而音失”现象

文章摘要:19—20世纪,我国的语言音乐学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学科观点与方法,关键人物是杨荫浏。在《语言与音乐》一书中,杨荫浏根据昆曲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了咬字与行腔、声调与旋律等复杂关系,并运用拼音方案近似标示戏曲唱词读音,将语言音乐学从千百年来的戏曲经验带进现代学科体系。除此之外,他立足音乐史,陈述了语言对音乐具有生成作用这一观点。事实上,杨荫浏提出了语言音乐学的两种研究指向:以活态音乐为研究对象的语言音乐学,以及音乐史视角下的语言音乐学。杨荫浏本人侧重的是活态音乐研究,与他同时代的3位学者则对音乐史视角下的语言音乐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语言音乐学的钥匙作用。19-20世纪的语言音乐学研究存在记音手段模糊、共时历时混淆等多种问题,但总体朝着科学化、完备的学科方向发展。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是音乐起源意义的课题,也是具备极强现实指向意义的课题。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吴梦雅 

作者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论文DOI:10.15929/j.cnki.1004-2172.2022.03.013

论文分类号:J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