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培

声乐教学既要遵循音乐教育活动普遍的规律,也要遵循声乐教学的特殊规律。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所教授的音乐知识、所培养的演唱技能和表演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有效地实施声乐教学,因材施教,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专业声乐教学人才和声乐表演人才。

一、实现声乐教师职能的转变

作为声乐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要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要不断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在从事声乐教学的同时,以一种“研究”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演唱、表演,从以往的“教学型”转变成“教学师范型”“教学研究型”“表演实践型”教师,有效地提升声乐表演教学的质量。

二、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上,主要从声乐技术技巧训练、声乐艺术修养、综合修养等方面进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一直都在致力于培养音乐专业高水平人才而努力。

(一)训练技术技巧

从歌唱技术条件上看,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在歌唱技巧训练方面都体现着先天素质和后天的技能训练的结合。先天条件很好,但是后天不努力,最终只能原地踏步;反之条件一般的,通过后天努力,最终也会学得很好;也有二者兼备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男、女声的训练方法是有差异的,不可一概而论和一种方法教到底,应因人而异。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歌唱才能称为声乐,声乐技术技巧的训练也可以说是基本功的训练,“声音的训练” 是声乐教学中不能少的基本训练,几乎每天都应该有声音的训练。

在声乐技术技巧的训练中,先是母音的训练,气息的训练,歌唱语言的训练,然后是歌唱情感的训练,歌唱表演的训练等等,最后在舞台上展现的是一个综合的声乐表演,而并不是只有单纯的歌唱声音。要注意基础训练阶段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持久力等方面,应跟随老师的步伐走,不要盲目崇拜,要脚踏实地学习,切不可偷懒。掌握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规律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歌唱技术技巧训练应把握好“度”。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现在训练的时间上、训练强度上,这些训练都应该是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在声乐老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

(二)加强艺术修养

很多人称学生“乐感”好为有天赋,对于声乐表演人才来说,“乐感”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一,无论先天的乐感有多好,但还是要经过后天的补充训练。乐感是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对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等等。作品的表现力主要乐感是通过声音所传递出来的效果,有乐感的声音更悦耳,对音乐作品的节奏、音准、力度、速度的把握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过度去表现反而得不偿失。乐感的体现还表现在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灵活把握,对音乐作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乐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如果父母或者长辈都具备音乐的天赋,那么在这个家庭里面孩子的音乐天赋也不会少,从小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无疑增加了孩子的“乐感”。这也说明表演人才的培养既要有遗传因素,也需要环境的滋养。因此,在音乐领域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音乐世家”这样的说法。

歌唱“乐感”是可以培养的,乐感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包括音乐节奏感、音色、音准、音高、风格、个性、美感等等。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遵从歌唱者的先天条件,让歌唱者先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多数人都会主动去找一些自己崇拜的歌唱家,表演艺术家的演唱、表演进行模仿学习,乐感也就自然而然进步了。乐感比起其他技术的模仿更难,如果理解不到位,一味模仿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容易把音乐作品该有的表现过于夸张或者理解偏离了。实际上,乐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并不是某种特定的形式,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领悟的外化表现,它富有变化性和多样性。在声乐表演人才高级阶段的培养方面,应该重视对声乐作品风格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重视对自我演唱个性地培养,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诠释声乐作品,从而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乐感。

(三)提升综合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