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高校音乐学课程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现代化,增强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以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的伟大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对教育的接受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教书育人重任的承担者和现代化人才培养输送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新时代要求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进而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培养上则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吃苦耐劳能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为此就必须调整现行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观念,释放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积极推行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以上目标的实现最终会具细化地落实在“课程”的优化、进阶等智识性创造的教学改革之上。

一、音乐学课程的教育现状

教育改革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部也多次开会发文强调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出现偏离最初的培养目标的趋势,不利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音乐学作为中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主干性学科,国内外学者针对它亦很早就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曾经的高校教育受体制机制的制约,改变革新举步维艰。现在,信息时代到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教育教学的改革也紧锣密鼓地跟上,由此而生的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创造性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但成就令人欣喜的同时,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存在诸多固化问题亟待解决,如课程优化具体路径创设上的缺乏建树,各课程之间交互学习与课程整合上的缓慢滞后,艺术实践落实不力,第二课堂纳入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接还远未成行等等,有很多迫在眉睫的问题和考验需要教育教学深化的改革研究予以迎接面对和做出解答。此外,基于“金课”目标一流课程创建与研究的得以重视和倡行,首先是在文、理、工、农、医类,特别是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中全面精准发力,而像社科类的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学科方面的探索相对较晚研究也较少,目前存在学术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点。

二、何为金课?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进一步拓展课程深度,从而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此后,教育部不断发出非常强烈的信号,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也可以认为是质量不高的课程统称。[1]这些“水课”的共同特点,就是课程标准低、课堂管理松、作业少,学生容易获取学分等等。再细说的话比如课程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培养方案缺乏论证和调研;课程体系比例不协调且难度系数低,实践课程难以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大纲的编写大多都由代课老师完成,缺乏专业带头人去把关;教师授课程度偏低,学生学习挑战度偏低等。[2]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兴趣,学习热情不高,抬头率低,获得感和满意度偏低。“水课”可能大同小异,“金课”却是各有标准。何谓“金课”?顾名思义,就是有含金量的课程,把它放到目前的教育背景下看,高校教育的“金课”就是学生愿意投入全程配合,有收获有成长的课堂;是教师愿意投入,因材施教,有丰富内涵的课堂。

“金课”则可以归结为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又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的课程。这也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的“金课”标准,即“两性一度”。“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就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就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的花时间花精力去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作保障。[3]显而易见,“金课”更加重视课堂上的改革效果,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问答质疑,分析辩论等实效内容,这些实效内容的开展,能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出来,所以“金课”建设下的课程,将实行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金课”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逐步加大课程难度和深度,提倡学术性探究和创新。在教学效果上,“金课”更加强调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通过“金课”打造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加突出,这样的教学学生更易接受,老师更愿意付出,如此才能达到“金课”所要求的教学效果。